研究
蘇州納米所可穿戴汗液傳感器研究獲進展(2017-09-30)
人體汗液中富含大量潛在的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標志物,相比較常規的血液和尿液檢測,其具有非侵入(Non-invasive)和實時連續監測等優勢,因此可穿戴汗液傳感器的研究成為可穿戴健康電子設備領域發展…[詳情]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納米發電機制造技術研究方面獲進展(2017-09-30)
為了滿足便攜式、微小型無線電子器件的能源需求,從環境中獲得能量轉化為電能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高效、結構簡單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的出現,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契機。摩擦納米發電機是基于…[詳情]
半導體所在硅量子點發光機制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17-09-30)
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摩爾定律預計將在2020年左右失效,硅基光電集成技術有望接替微電子成為未來信息技術的基石,但硅基光電子集成技術的實用化面臨缺少硅基片上光源這一最后障礙。因此,硅基片上光源…[詳情]
新疆理化所纖維增強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2017-09-30)
相比傳統材料,新型纖維增強高分子復合材料因其質輕、高強、綜合性能優異,在航空航天、軍事、國防、汽車、船舶制造、醫療器械、運動器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聚丙烯(PP)作為五大通用型熱塑性樹脂之一,產…[詳情]
我國科研人員在碳素材料研究中取得突破(2017-09-30)
據西安交大9月27日通報,該校電氣學院科研人員在碳素材料研究過程中取得突破,合成了碳的又一個新型同素異形體。 據介紹,2011年,科學家通過計算預言了T-carbon(T型碳)的可能性,但從來沒有人觀察…[詳情]
最新質譜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在太空防御全開(2017-09-30)
為了弄清太空環境對于人體的影響,最近科學家開展了一項研究,對18名曾經在國際空間站上長期執行任務的俄羅斯宇航員血液樣本中的蛋白質成分進行了分析 此前的研究早已發現太空環境會對人體的新陳…[詳情]
中科院科研氣球攜多臺儀器飛走 研究所稱無污染和爆炸危險(2017-09-30)
【中國儀表網儀表產業】9月2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課題組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氣象局進行氣象研究時,系氣球的纜繩被風吹斷,氣球攜帶數臺儀器飛走。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26日下午,該研究所…[詳情]
國內首家室內空氣質量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2017-09-30)
【中國儀表網儀表產業】9月26日,國內首家室內空氣質量研究中心在北京宣布成立。該中心由中國房地產協會商業和旅游地產專業委員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和天津提帝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將開展室內…[詳情]
蘭州化物所多材料3D打印免裝配柔性驅動器研究獲進展(2017-09-28)
近年來,各種水凝膠材料、合金材料以及基于碳納米管(CNT)、氧化石墨烯(GO)等的復合物材料相繼在驅動研究中得到應用,并且制備出了類似于毛毛蟲、魚和花朵等復雜結構形狀的仿生驅動器件。然而,由于很多…[詳情]
長春應化所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2017-09-27)
鋰-氧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具有更高的理論比能量,吸引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鋰-氧電池表現為循環穩定性較差,這歸因于氧還原物種(O2−,LiO2和Li2O2)和電池組件(電極材料和電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