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上周末宣布,自6月28日起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并同時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央行自2014年11月啟動本輪降準降息“雙降組合”以來,第四次降息、第三次降準。而央行上一輪“雙降”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肆虐時期,時隔已達7年之久。
顯然,近期央行屢次使用貨幣數量與價格工具改善市場流動性狀況,旨在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確保穩增長目標,提振實體經濟,解決制造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高中小企業經營效率等。那么,在融資環境趨于寬松和融資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制造業特別是眾多中小化企該如何享用“雙降”金融利好呢?
筆者以為,業內企業應當嚴格遵循國家制造業引導方向,充分考量行業資金密集型特點,認真對待產能普遍過剩現狀,確認自身產品檔級水平,在融資環境有所改善的利好狀況下,盡量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思謀做強企業,而不要再亂鋪攤子。如今,我國石化產業總體規模已與美國相當,但這個成績始終難以讓行業有真正的底氣。究其原因,一是大而不強,全球競爭力弱,整體運營效率低下;二是結構不合理,中低端產品占比過大,市場超供情況異常嚴重,而高端產品大多依賴進口。不久前,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這對石化行業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石
化企業一定要抓住融資環境趨好的有利時機,研發和引進先進技術、工藝、裝備,提升企業生產制造水平,切不要再片面追求所謂的規模經濟,大舉新債鋪攤子上項目。
——要心無旁騖立足做精產業,而不要顧盼左右、三心二意?,F代化大生產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講求各盡所能與分工協作。從這層認識上看,一味追求延伸產業鏈、全盤通吃并不足取。古人云: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術業有專攻。唯有專一,才能做精;只有精益求精,方能持久致遠。如果企業能在產業鏈上做精做優一個或某一類產品,相信就能活得很精彩。
當前五彩繽紛的理財渠道與資本市場充滿了各種誘惑,很容易引誘實體資本涉足其中。當然,在現今制造業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一些流動性充裕的企業確實可以選取合適的理財方式。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資金短缺仍將長期存在,企業更加需要珍惜各筆融資,將有限的金融資源用在刀刃上,盡量用于技術改造升級和提質增效,千萬不可蜻蜓點水般或朝三暮四地四處投資,更不宜將寶貴的資金投入風險性極高的股市和金融套利中。實業容不得投機取巧。
——要安心“補課”,而不要再添新憂。近年來,宏觀經濟景氣度不高,市場競爭加劇,經營效益下降,特別是資金面捉襟見肘,讓許多中小企業在環保、安全方面欠賬很多。有的企業環保、安全設施不齊全,有的企業因資金匱乏不能保證相關設施正常運轉。因此,企業應好好利用“雙降”周期能夠獲得的資金,進行必要的“補課”,盡快補齊短板,以強身健體、扎穩根基。
需要提醒的是,石化行業特別需要認清當前的政策與法律法規環境,盡快適應新常態。對新環保法規定的按日計罰、上不封頂,以及非常嚴厲的關停制裁等,石化企業切不可等閑視之。新環保法實施半年來,多地已對違法化企開出了數以千萬計的巨額罰單,受罰企業生存堪憂。這絕對該引以為戒,尤其不能舊賬不除再添新憂。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