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美貿易成為年度熱詞。
7月11日美國政府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
8月2日將加征稅率提高至25%。
9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關稅稅率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關稅稅率提高到25%。
美方一意孤行,導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關稅,自2018年9月24日12時01分起實施。
中美貿易之間你來我往,各自出招,落實到部分行業切身關系上卻并不明顯,就鋼市而言,存在的作用僅僅是增加市場的炒作話題,從實際價格表現來看,鋼價依然維持堅挺,對于鋼鐵重要終端影響有限。
船舶、汽車方面
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兩增一降

重點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兩增一降

(數據來源: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基建方面
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緊扣國家規劃和重大戰略,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交通骨干網絡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公路、干線航道、樞紐和支線機場、重大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重點工程、技術改造升級和養老等民生領域設施建設。在同一天國家發改委的發布會上,也進一步釋放出基建補短板提速的強烈政策信號,明確力爭年內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下階段我國投資重點路徑圖已浮現:交通基建無疑擔綱重要角色,無論是項目的數量還是金額都“挑起大梁”,環保、信息、民生等相關領域的基建也成為新的熱點。預計年內啟動的新基建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數萬億,投資拉動效應四季度將開始顯現。
而從鋼市另一大終端需求
制造業的表現來看,今年以來,我國船舶多方訂單量穩步上升,汽車行業產量較去年產量也是有所上升,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基建方面也逐步發力,綜合來看,現階段宏觀層面消息多數向好,這也是今年以來,雖市場成交差強人意,但鋼價卻屢創新高的重要支撐。據多地貿易商反應,截止到目前,市場依舊處于摸不清的狀態,實際庫存不足,價格高抬,但是并未出現預想的火熱局面,下游依舊按需拿貨,讓貿易商的心態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據了解,原因是在大型用鋼工程多是由國家宏觀調控,直接與鋼廠簽訂合同訂單,跳過貿易商的環節,這就出現了“需求不足”的假象。接下來第四季度也逃脫不出這個行情,但是采暖季即將來臨,北方地區鋼廠影響較大,停產限產紛紛而至,小編預料,四季度整體行情會有所向好,貿易商們可以稍稍安心。(來源:富寶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