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保及安全事故一次次將石化行業推到風口浪尖,多地石化項目遭到民眾圍攻阻攔。怎樣應對公眾質疑和輿論壓力,消除公眾談“化”色變的情緒?國際化工巨頭及國內大型化企的開放日活動給企業上了生動一課。筆者認為,中小化企也應積極跟進,圍繞“三氣”做文章,將開放日活動進行到底。
一是鼓足勇氣。目前大型化企開展的開放日活動有聲有色,但大多中小企業依舊大門緊閉,庭院深深,或“猶抱琵琶半遮面”。究其消極被動的原因,大多是怕獻丑亮短自找麻煩。其實這是一種短視行為。開放日活動,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一方面,通過開放日活動,企業自覺接受民眾監督,自加壓力,傾力治理內部跑、冒、滴、漏;另一方面,公眾了解了企業的生產工藝、環保狀況,對消除公眾的疑慮、增加信任、獲取理解支持大有裨益。可以說,開放日活動不僅是企業提高環保安全管理水平的催化劑,也是展示企業風貌的好平臺。
二是筑牢底氣。化企舉辦開放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公眾對企業更加認知和了解,從而打消顧慮與誤解,理解和支持化企的生存和發展。然而許多中小企業環保安全設施缺失,跑、冒、滴、漏嚴重,所以開放的底氣不足。這些企業必須加大環保、安全上的投入,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三廢”排放;要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產品的綠色發展,同時依靠技術進步,將治污減排做實做好,使開放活動信心實、底氣足。
三是堅持通氣。中小企業的開放活動是大勢所趨,且從長遠看,開放活動對企業生存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寶化科技是一家廠齡近50年的老化企,10多年前,企業曾一度遭到周邊村民斷路封門,填堵排污渠等多次沖擊,嚴重擾亂了企業正常生產秩序。后來寶化一方面下功夫抓好內部環保安全工作,另一方面敞開大門,邀請村民代表來廠區參觀座談,有效化解了矛盾。目前,企業與村民和諧相處,互鄰友善,相互理解、支持,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