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地集團創始人鄭大清,創業從2004年底,鄭大清為朱德故鄉儀隴縣無償捐款修建了75座公路橋,又取名為“慈母橋”,這些橋從2001年開始修建,歷時三年,前后共有五十多家建筑隊參加了施工,在經過精心設計和緊張施工后,現已全部竣工通車了。
這些橋梁的竣工使該縣受益鄉鎮69個、受益村369個、受益人口39萬,接通縣內村社道路1010公里。“慈母橋”的修建,將全面改善儀隴縣鄉村的交通條件,加快全縣公路村村通進程,結束部分村社農副產品外運和工業品購進肩挑背扛的歷史,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村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朱德故鄉恰好也是鄭大清的家鄉,他像愛著他的母親一樣深深地愛著他的家鄉。
鄭大清創建的新疆天地集團,是新疆有名的民營企業之一,企業從九年前的零開始,到目前擁有資產19.6億元人民幣,負債率僅為8%。集團共有16家全資子公司,分別從事著商業、農業、房地產業、電子通訊、生產加工業、生物藥業、酒店服務等眾多行業,全員職工5000余人,并以原創資產在九年時間里增長 5000余倍的非凡業績創造了一個西部企業的發展奇跡!在“2004年全國成長企業”評選中,新疆天地集團獲得“第三屆中國成長企業百強冠軍”。
短短的幾年時間,新疆天地集團先后還獲得了“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店”、“國家級誠信單位”、“新疆先進私營企業”、“新疆納稅大戶”、“新疆重點保護企業”、“創業之星”、“慈善愛心企業”等眾多榮譽稱號。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在視察該公司后給予了高度評價。鄭大清先生個人在 2004年中國慈善榜全國愛心企業家排名中,名列第41位。
從一個普通的農村打工仔到創業之星,再到慈善愛心企業和全國百強冠軍,鄭大清的人生經歷和道路卻充滿了坎坷、艱辛、奇跡和苦難。
慈母愛心,塑造堅強性格
鄭大清出身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窮的山村,在艱苦的環境里,母親悉心的教誨和貧困的生活練就了他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和勤奮好學的性格,這種誠實、勤勞、善良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深得母親的疼愛。
他還在讀小學時,有一次,學校組織各小學三好學生到十幾里外的鄉鎮去匯報學習,母親給了他一角錢中午好讓他在街上買點東西吃。他到中午就買了兩個包子,但自己一個人卻舍不得吃,一直等到天黑回家他把包子獻給了母親。母親很感動,騙他說,她不愛吃包子,非讓他一人吃不可……
從小他便懂得了比大海更深的母子之情。
母親不但勤勞和慈愛,還特別擅長講故事,在鄭大清幼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給他講述些有關人生向善的美好故事,并時常教導他要作一個誠實善良和守信的人,而這些善惡均有不同結果的故事,在少年鄭大清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影響著他的一生。至今都幾十年過去了,每當他回憶到慈祥的母親時,仍然感慨萬分。
剛粉碎“四人幫”后不久,國家百廢待興,鄭大清為給父母分憂和尋找人生道路,依依惜別父親母親,并第一次離開生他養他的村莊,走進了軍營。在部隊,他積極上進,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全團是第一批當班長、第一批獲得團嘉獎的新兵,并在當班長第一年就帶領全班榮立了集體三等功。在部隊的幾年生活里,練就了他剛強、果斷的意志。
可是,和母親一別后,母親因勞累過度,又無錢治病,過早地離開了人世,這是他一生中最痛心的事情。
“這都是貧窮要了母親的命啊!”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的鄭大清,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他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干一番事業來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從此,他開始購買大量書籍埋頭苦讀,忘我的學習各種知識。他這時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文學青年,并立志要最終成為一名作家。他學習寫過散文、詩歌、中篇小說和電影文學劇本等各類文學作品,雖然由于自身知識、生活經歷和經濟上的不成熟等原因,均沒有獲得成功,但這些文學創作經歷卻大大提高了他的文化素養、知識面和增加了他豐富的想象力。這些寶貴的知識財富對他以后的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后來夢想在文學創作上有所作為的鄭大清深深感到文學創作是一條非常艱難而又漫長的道路,苦于生計,他又不得不先到當地的一個建筑工地上打工糊口。調沙灰、砌磚頭、扳鋼筋……無論被安排做什么艱苦的活兒,他總是毫無怨言,不折不扣地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事。干一行愛一行,他不畏勞苦、踏實肯干、待人真誠,深得老板和工友們的喜愛。
這時的鄭大清深深地感到了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他更加酷愛學習,哪怕只有五分鐘的空閑時間,他也要用來看書學習。在建筑工地上,他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錢全部用于買書看。夏季的夜晚天氣悶熱,蚊蟲叮咬,當每天干完十幾個小時的繁重體力活后,疲勞至極的工友們都已熟睡了,可他仍然光著身子,蜷縮在低矮的工棚里如癡如醉地鉆研著建筑圖紙和各類書籍。
當時,很多人對鄭大清的舉動不能理解,甚至有少數人嘲笑他:“工地上專門有技術人員看圖紙,有你一個小工的啥事?”但他們哪知鄭大清的宏圖大志呢。
“能吃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些母親從小就教給他的人生格言,已在他心中點燃了理想的火焰。
很快他就自學會了有關建筑工程技術、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為他開拓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堅信,路只有從腳下開始。
坎坷創業、練就翱翔本領
1985年,鄭大清懷揣從親戚朋友籌集的70元錢路費只身來到新疆,踏上了一片未知卻充滿神奇的土地,開始了他新的創業歷程。
3月的新疆,寒風凜冽。經過幾天幾夜的擁擠和奔波的鄭大清在走出烏魯木齊市火車站的大門時,全部的家當只剩下1毛2分錢和一床在部隊用過的舊棉被。面對人生地不熟的新疆,他不知道該走向何處?
“有一個同鄉在水磨溝當小工頭”突然鄭大清想到了一個人,就像找到了救星,想方設法混上了開往水磨溝的。
暮色籠罩,陰沉沉的天空飄著雪花,鄭大清扛著一床棉絮,來到了水磨溝。
站在露天壩里,他頂著呼嘯的寒風,忍受著饑餓,等啊等,從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始終都沒見到同鄉歸家的影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