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鐵納米晶輻照損傷自修復機理研究獲進展(2016-04-26)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室核材料團隊科研人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詳情]
合肥研究院等在新型納米診療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2016-04-26)
癌癥是當今世界性的難題。傳統的化療藥物對人體有著極大的副作用,有效的癌癥診斷工具仍然十分缺乏,發展有效的治療和診斷工具存在重大的挑戰。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詳情]
福建物構所新型可見光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2016-04-26)
利用本征缺陷態氧化鈦實現可見光光催化產氫是當前納米材料國際研究前沿。迄今獲得的這類材料主要是含有三價鈦的藍色缺陷態氧化鈦,但該材料在產氫過程中需要加入Pt、NiOx等作為助催化劑,這不僅會造…[詳情]
上海硅酸鹽所在異質原子摻雜石墨烯電催化應用研究中獲進展(2016-04-25)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茜和王家成帶領的研究小組,發展了異質原子摻雜石墨烯電催化材料的多種合成路線,其中在氮摻雜、硫摻雜和二元摻雜(N,B;N,S;N,P)石墨烯電催化應用研究方…[詳情]
合肥研究院在輻射引發的個體表觀遺傳信號傳導研究中獲進展(2016-04-25)
隨著大型核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其相關的生態安全性也日益受到關注。為了了解環境中核素的遷移、分布,以及生物暴露效應對生態安全的影響,研究生物個體間的信號通訊尤為重要。 針對這一基本科學問…[詳情]
新疆理化所痕量爆炸物高靈敏柔性SERS基底研究獲進展(2016-04-25)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檢測具有靈敏度高、指紋識別、易實現便攜式檢測等特點,已成為重要的定性分析方法。SERS信號主要是由基底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產生的巨大電磁場所引起,基底上尖銳的突起或小于…[詳情]
光電所在雙遠心鏡頭系統倍率標定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2016-04-25)
雙遠心鏡頭系統由于其能在較長物距范圍內保持恒定放大倍率且具有高分辨、低畸變等特性,從而被廣泛運用于應用光學中,如3D形貌檢測、管道內部探測、間隙測量等領域。但倍率的標定一直是制約雙遠心系統…[詳情]
中子物理研究成果推動新型核能結構材料技術跨越(2016-04-25)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了解到,由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周邦新院士、李德群院士等組成的高級專家組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吳宜燦團隊研發的“中國抗中子輻照低活化環保型…[詳情]
富士通研究所開發便攜式呼氣傳感器(2016-04-25)
富士通研究所開發出了可從呼氣中提取與生活方式病有關的特定成分,并在短時間內檢測出濃度的便攜式呼氣傳感器。該技術“可像體溫計一樣輕松地”對應該接受精密檢查的人進行篩查,從而及早發現生活方…[詳情]
上海應物所等在亞納米鐵氧簇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2016-04-25)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材料與能源部研究員司銳和山東大學教授賈春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超博士合作,在二氧化鈰負載的亞納米級鐵氧團簇催化劑的制備及在催化費托合成反應的構效關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