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我國能源技術創新:聚焦五大重點研究方向(2017-01-17)
國家能源局13日對外發布了《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聚焦于清潔高效化石能源、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先進核能、戰略性能源技術以及能源基礎材料五個重點研究任務,從2016年到2020…[詳情]
改寫教科書的研究:6鍵碳原子首獲影像證實(2017-01-16)
傳統教科書中,一個碳原子最多只能與4個原子通過電子對結合。但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化學家莫瑞茲·馬力絲維斯基首次合成并證實,在一種椎體形碳分子內存在一個能與6個原子結合的碳原子。 發表…[詳情]
合肥研究院在輕質氟塑料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2017-01-16)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田興友和副研究員張獻帶領的研發團隊在輕質氟塑料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抗電磁干擾性能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詳情]
合肥研究院采用一步法制備高連續性鈣鈦礦太陽電池電子傳輸層(2017-01-16)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潘旭課題組在一步法制備高連續性鈣鈦礦太陽電池電子傳輸層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及界面》(ACSAppliedMaterial…[詳情]
沈陽生態所在森林土壤碳循環對施肥的響應研究中取得進展(2017-01-13)
我國是人工林大國,人工林面積約占世界人工林的1/3,也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近1/3,在木材生產和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面積純林連栽,養分輸出大于輸入等,致使我國人工林生產…[詳情]
中科大利用化學發光光譜法在超分子自組裝研究獲進展(2017-01-12)
1月8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梁高林課題組題為AlkalinePhosphatase-TriggeredSimultaneousHydrogelationandChemiluminescence的研究成果,報道了用化學發光…[詳情]
理化所光子晶體電浸潤性研究取得新進展(2017-01-11)
光子晶體特有的周期性排列結構產生的獨特光學調控性能使之在傳感、催化、檢測等光學器件方面具有重要應用。而光子晶體表面的特殊浸潤性設計會賦予材料更多優異性能及新應用,比如可有效加速光子晶體…[詳情]
青島能源所在低速電動車無鉛化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2017-01-11)
近年來,價格低廉且使用費用極低的低速電動車(≤70km/h)極大便利了百姓的出行,豐富和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物質生活。其價格親民,使用方便,備受三線和四線城鎮居民歡迎,2015年銷量破七十萬,2016年高…[詳情]
天津工生所在酶燃料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2017-01-11)
酶燃料電池是一種新型的燃料電池,通過生物酶在電極上的催化,將底物(如糖類)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酶燃料電池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安全、環保、底物容易獲得且價格低廉等優點,被認為是下一代可為…[詳情]
蘭州化物所多功能耐久性超疏水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2017-01-11)
超疏水材料在自清潔、防腐蝕、防結冰、防生物粘附和水下減阻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但該材料存在功能單一、無法快速大規模制備、表面結構易被破壞而導致材料失效、耐久性差等缺陷,從而嚴重限制了其應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