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微電子所在新型FinFET器件工藝研究中取得突破(2016-12-29)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在下一代新型FinFET邏輯器件工藝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隨著主流FinFET器件工藝的持續微縮,其在柵控與性能提升上面臨越來越大的技術挑戰。微…[詳情]
南京地理所湖泊內源磷污染控制研究取得新進展(2016-12-29)
控制湖泊水庫內源磷污染的重要性已在國內外學者中達成共識,而原位鈍化技術是一種優先考慮的方法。原位鈍化技術典型的理論基礎是:利用鈍化劑控制沉積物內源磷釋放,進而降低上覆水體中生物可利用磷…[詳情]
兩種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問世 基因研究獲突破(2016-12-28)
12月23日訊據科技日報12月23日消息,英國《自然》雜志21日發表一項生物學進展,報告了兩種新型的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 兩種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問世基因研究獲突破 CRISPR被稱為“生物科學…[詳情]
我國科學家推進貴金屬催化劑研究(2016-12-28)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課題組在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的制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研究有效地解決了模型催化中電化學界面的瓶頸問題。 據介紹,…[詳情]
新研究將自愈材料與離子導體“合二為一”(2016-12-28)
12月26日電25日出版的《先進材料》雜志在一篇論文中,介紹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科學家汪超(音譯)與同行聯合開發的一種擁有自愈能力的透明、高延展性導離子材料。這種材料可賦予機器人發生機械故障后的…[詳情]
寧波材料所在石墨烯強韌化碳纖維復合材料關鍵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2016-12-28)
碳纖維復合材料因輕質高強、抗疲勞、耐腐蝕、可設計性強等一系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車、船舶、能源、建筑等領域的應用與日俱增。然而,由于碳纖維表面光滑、惰性大、具有化學活性的官能團少,導致碳纖維與…[詳情]
高延展性柔性電子器件非屈曲結構設計與應用研究獲進展(2016-12-28)
無機柔性電子器件仍然采用硅和金屬為材料體系,以柔性基體代替傳統電子器件的剛性基體,同時加之可延展力學結構設計,使得電子器件在發生整體變形的情況下,器件內部的硅和金屬材料仍然不被破壞,從…[詳情]
水熱法從生物質制備高效碳催化劑研究獲進展(2016-12-28)
生物質廣義為一切有機的可以生長的物質,狹義指植物的主要組分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全球每年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約1700億噸,所含的能量相當于5355億桶原油,遠高于2015年的原油消耗量(約350…[詳情]
寧波材料所在連續碳化硅纖維研究中取得進展(2016-12-28)
為了滿足高溫結構材料的要求,碳化硅纖維從最初的高氧含量、富游離碳和低結晶度(CG-Nicalon)發展到近化學計量比、低氧含量和高結晶度的第三代產品(Hi-NicalontypeS與TyrannoSA3)。美國和日本的核能…[詳情]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2016-12-28)
發展新型有機pi-分子材料并應用于太陽能電池、場效應晶體管和發光二極管等領域是有機光電子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B類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朱…[詳情]